2024年12月27日,《公民数字权益保护指南(2024-2025版)》发布会暨公民数字权益保护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妇女报社知女研究院、法治网研究院、法治网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海淀区工商联、北京市忠慧律师事务所、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北京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北京乐土乐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领导出席此次会议。
《指南》联合发布机构: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工作委员会、中国妇女报社知女研究院、法治网研究院、北京市忠慧律师事务所、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
《指南》联合推广机构: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海淀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法律服务工作站、北京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北京市海淀惠泽社会工作事务所、北京乐土乐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忠慧律师事务所主任安新华对《指南》的发布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其核心亮点。
《指南》亮点一:首次绘制出公民数字权益图谱
《指南》对当前国家基本法律和专项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个人数字权益进行了系统梳理,绘制出中国公民数字权益图谱。图谱构建了“1+10+2+5”的个人数字权益体系,全景呈现现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18项法定个人数字权益,不仅完整梳理了各项数字权益的法律依据,还从法律专业角度对每一项权益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提出维权要点。数字权益图谱的提出,解决了公民对自身网络数字权益认知不清的问题,明确了每一个公民的数字权益边界。
公民数字权益体系图
《指南》亮点二:首次通过场景呈现方式为公民提供数字权益保护应用指导
与传统的案例与法条指导方式不同,《指南》根据数字经济和社会活动,将数字权益应用场景划分为数字身份权益、数字财产权益和数字社交权益3大领域、6大场景、18类具体应用场景以及51个细分场景按场景描述、权益分析、风险分析和应对建议4大模块对具体场景所涉权益、侵权行为给出全面模型,并提出救济途径和防范要点。这种权益与场景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权益难以落地的问题,极大地增强了《指南》的实操性,便于公民在具体的数字活动中理解和行使自身数字权益,确保各项数字权益切实落地,从而更充分、完整地做好权益行使和维护。
公民数字权益应用场景
我会项目部主任杨慧代表基金会作《数字时代法律援助的新挑战与机遇》主旨发言,她指出,公民在数字时代的维权之路充满挑战,尤其是当涉及金额较小时,往往难以引起足够重视。对此,基金会与乐土乐品公司于2016年设立了乐土“互联网+法律”专项公益基金,旨在为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提供有力支持,《指南》的推广落地也必将为数字时代的法律援助开辟新的道路。
杨慧主任作《数字时代法律援助的新挑战与机遇》主旨发言
据悉,《指南》将每年末持续更新发布,确保其内容始终与数字权益领域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汇聚社会各界多方力量,共同梳理公民数字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情况、数字权益热点前沿问题以及最新判例,及时吸收最新法律动态和实践经验,权威性地总结当年工作、指导来年工作,推动公民数字权益保障工作与时俱进,实现持续提升,为公民在日益复杂的数字环境中,不断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权益保障。